[香港文汇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独创藏粮于草 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香港文汇报 | 发布日期:2009-09-17 | 作者:香港文汇报 】    

任继周院士「藏粮于草」施行草地农业的设想
可以保持国家粮食安全线而又不失一定弹性。
图为2004年任继周院士在贵州山区扶贫考察途中。

——
改变单一耕作模式 融入国际农业主流
本报驻甘肃记者 穆晓晴

「谁来养活13亿中国人?」这个困扰中国几代人的难题,虽然随着近年农业技术进步得到一定缓解,但面对未来需求的沉重压力,中国人身上的「粮担子」仍不轻松。在兰州大学百年华诞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向本报透露他酝酿已久的「藏粮于草」设想。建议国家尽早起步,使之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新方向,尽快融入国际农业发展主流。 

  任继周教授是中国草业学界领域唯一一名院士,通过他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多年来单一的粮食生产系统是中国目前传统农业增长后劲不足、国家粮食安全难以保障的症结。他认为,对于现代化国家来说,国家粮食安全线应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人民的食物需求结构而浮动,按科学规律客观制订。「藏粮于草」施行草地农业的设想可以保持国家粮食安全线而又不失一定弹性。
 

  存粮情结 农民增产不增收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五千年农耕发展史。中国雨水分布多变,强弱不同,以致粮食收成起伏不定、南北不一,常常是南涝北旱,西北更是「十年九旱」。灾荒多了便形成了历史传统「饥荒综合症」,「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成为中国人熟到不能再熟稔的古训。但是,下意识的存粮情结在当今中国却造成了严重后果:尽管每年都以新粮替换旧粮,全国每年用于兴建中储粮粮库和维修的资金达百亿元以上,造成粮食储存和流通成本偏高,农民增产却不增收的恶果。近年来市场出现「毒米」的根源并不是偶然的。存粮过多还造成财政负担过重,成本过高。截止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国家粮食库存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有约1.5亿至2亿吨的粮食库存。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系数大于30%,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据任继周的研究,1984年后城镇粮食消耗开始下降,而肉、蛋、奶类需求则上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的食物构成也在改变。他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线应是人均每年400公斤,如若超出这个界限,就会出现存粮过多的一系列恶果。
 

  少米多肉 国人饮食改习惯
 

  任继周认为,以中国目前情况,藏粮于草的条件已然具备。首先能马上缓解存粮过多的压力,这对政府和农民都是迫切需要。其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中国畜牧产品要提高质量才能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其三,随着中国农村的日渐富裕,对畜牧产品的消费有更大需求。近年来诸如「学生饮用奶计划」等又为奶产品创造了市场,假如把奶产品的消费量提高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其产值将超过现在畜牧业的全国产值。其四,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已经开发出草地畜牧业的成功模式,既解决了农民的温饱,也成为较为普及的致富途径。
 

  任继周指出,谷物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向动物生产转移,可消除或减少灾害损失,并能维持农业系统的高水平稳定运转。他乐观地预见,藏粮于草,以植物性食物生产为主转变为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生产并举,二者比例弹性伸缩,农业系统趋于多样化,还能有效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能遭遇到的市场风险。
 

  草田轮作 发展畜牧利互补
 

  任继周院士用肯定的语气说,完全不必担心草地农业系统会造成农业生产力下降。由任继周院士创办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综合技术」项目证明,在农业系统中加入了草与畜,其结果是总产提高40%,单产提高60%,而化肥用量至少降低三分之一。而豆科牧草有固氮、改良土壤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实行草田轮作,部分农田拿出来种草,不但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牧草、饲料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肉、蛋、奶等畜产品,又能增加动物性食物生产,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使农业产值成倍增长。既富民又富政。一旦需要粮食增产怎么办?任继周的答案是:只要把草地农业系统做适当调整,将部分草地改为良田,由于土地肥力和环境已经改善,粮食生产1年以内就能提高。中国有1年以上的存粮,根据粮食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第2年就有新粮食生产出来。事实证明,「藏粮于草」经济又安全。

 

Copyright (C) bet365亚洲版官网2009-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邮编: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