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百年积淀、攀草业珠峰
——我院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来源: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发布日期:2009-06-10 | 作者:院党委办公室 】    
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和学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计划安排,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学校“续百年华章独树一帜,创一流大学自强不息”和学院“承百年积淀,攀草业珠峰”的活动载体,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带头解放思想、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寻找破解影响和制约学院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一、领导班子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共识
(一)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创建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同时也要认清目标,坚定信心,努力向既定的目标奋斗。
(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第一要务,要解决当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靠科学发展。
(三)学院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营造环境和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指导学院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引领先进文化协调共进,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把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五)指导学院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国家目标与社会服务,重点学科与其他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营造和谐力。
(六)通过学习实践,我们认为学科建设是兴院之要;人才队伍建设是立院之本;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是强院之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院先进文化建设是保障工程;科学发展是永恒主题。
二、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思路举措。
(一)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办院理念,着力解决在创建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思路和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学院前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创建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2002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组建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七年来,学院在本科教学、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跨越了六大台阶。一是本科教学从零开始,建成2个本科专业,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二是科学研究有重大突破,获得973首席科学家项目,该项目是我校作为国家重大主持单位申请并获准立项的第一个“973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是学科建设从零开始,建成了1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和1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畜牧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四;四是草业科学被列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平台,作为学校32个学院七大平台建设之一;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一级教授(院士)1人,二级教授5人,三级教授4人,四级教授2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六是探索了一条又好又快学院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学院定位于创建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目标,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努力共建学院。
存在的问题:创建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们不论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还有较大差距。全院师生员工还需在开放性上下功夫、还需在高水平上下功夫、还需在研究型上下功夫,力争将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草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中心和高科技草业工程中心。
原因分析:领导班子要清醒认识到学院仍处在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初级阶段,整体实力比起兰州大学第一方阵老牌理工科学院来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创新能力还有待增强,长期形成的以科研为主的发展模式尚在改变过程;学院建设发展机制初步建立,但体制机制的完善还需较长时间。
思路举措:全院师生员工,特别是院党政领导班子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院面临“兰大百年,现代草原学百年”契机,全面认识我院在人才强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和思政建设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新任务和新机遇,更加自觉地走“承百年积淀,攀草业珠峰”的科学发展道路,经过一段的努力奋斗,力争成为具备一流学科、一流教师、一流学生、一流实验室、一流管理的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二)进一步明确人才强院战略在学院发展中的关键所在,着力解决在高层次人才建设的观念和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建院七年来,学院教师经历工作内容由单纯科研到教学科研并重,发展到目前拥有草业科学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2人,教授 14人(全国一级教授2人,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4人,四级教授5人),副教授等高职22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1名。
存在的问题:在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中,学院的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队伍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渐趋合理,但与建设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要求相比,高层次教师和技术支撑队伍还存在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差距,学科带头人不足,拔尖人才少,青年学术骨干少,学科间人才配置不尽平衡;引进了1位萃英特聘教授,引进和选留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但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局面还未根本改观,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片的机制尚未形成,优秀团队还数量较少,以及如何最大限度调动现有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在探索中。
原因分析:领导班子抢抓机遇,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人才是兴院之本的理念还需进一步提升。并入兰大后,由于学院由单纯科研单位转为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校基层单位,增加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增,需求更多的专业教师;由于本科专业和学科点的快速扩增,对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带头人需求性也就迫在眉睫;加之也存在原有教师退休、学校引进机制不灵活、西部地域环境等客观原因,所以,出现了现有草业经济与管理学、草业地理信息学、草坪学缺学术带头人,或是教师数量显得不足的现象。
思路举措:必须把人才强院作为兴院的第一要务。要力争实现“创建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就要以人为本,统筹引进和培养两个大局,着力把握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关系,努力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各个渠道中把握引进人才机会,加大引进领军人才力度,积极培养现有人才,实施博士化工程,鼓励申报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国家创新团队,营造人才强院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明确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学院现拥有草业科学博士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草业科学、草业地理信息学、草地营养生物学、草坪生物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8个硕士点以及农业推广硕士(草业、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点。设有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学院坚持对外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先后与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近4年来出国留学(含交换)的学生共计19人次。建院七年来,“草地调查与规划” 获国家精品课程;“草地保护学”和“草地培育学”获甘肃省精品课程;“草原生态化学”获兰州大学精品课程。草业科学获准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和甘肃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草业科学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目前该领域唯一的国家教学团队。“草业科学特色专业建设”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培养草业科学人才模式研究”获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资助,“研究型综合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获2008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近4年来,共发表教学论文18篇。已培养毕业研究生135名,本科生193名。
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仅有七年的历程和积累,尽管在制度措施、定位、特色、质量保障机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上,从观念、模式、方法、机制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特别是农林经济管理这个跨学科(跨草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问题更加突出。研究生导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实验室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部分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难以保证。学生整体培养质量与“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草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原因分析:领导班子在教学改革、管理、建设方面力度还有待加强。由一个纯粹科研单位到高校教学科研单位的角色转变需一个过程,需要反复实践和长期探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是于2002年5月成立的年轻学院,也是全国重点综合大学中草业科学领域的首家学院,草业科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重点学科相对优势和新建学院相对劣势都存在的情况下,草业学院深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重大。但是由于学院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不充足,教学科研人员相对紧张等客观因素,以及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单纯从事科研工作,转变为每年招收百余人本科生和近70人的硕博研究生,出现了发展速度与提高质量的矛盾。
在综合大学中农学专业的培养有提升综合素质的便利优势,但也同时存在没有农业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氛围和特色背景。本科生不了解或是不理解专业方向和专业精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加之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在部分学生中存在学农不爱农的倾向。研究生招生专业突增,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还在探索中,招生数量与提高质量矛盾凸显,加之部分研究生培养专业导师配备不到位,导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均衡,整体质量有待提高。作为农学人才培养极具实践特色,野外实习,野外台站设施的不完善影响到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质量。
思路举措: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修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编写本科生教材和草业科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要提高培养质量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积极主动的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学名师、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争取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要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草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四)进一步明确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科学研究体系,着力解决学院在提升学术水平和为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学院现有草地农学研究所、草地保护研究所、草地资源与信息管理研究所、草地与牦牛研究所4个科学研究所。拥有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教育部草地农业工程研究中心、西部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野外观测研究台站和示范基地。并主办两个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草业学报》、《草业科学》。2007年,以我校为牵头单位、院长南志标教授为首席科学家成功获得的第一个牧草学973计划项目——“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及选育的基础研究”。2008年,“中国北方草地退化与恢复机制及其健康评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院近五年来承担国家“ 863 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部省和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共100余项。论文发表数量在草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出版著作11部,获准专利5项,发表论文397篇、其中SCI 39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30项。学院与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德国、以色列、荷兰等相关科研单位建立了经常性的国际合作项目,联系极为广泛、深入。近五年教师中有58人次出国访问学习,来访外国专家学者和学生156人次,先后举办中国西部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中日韩国际草地学术会议。与甘肃华池、庆阳、临泽、金昌、四川草原站、泛亚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云南绿盛草业公司等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开展合作与交流。 
存在的问题:科研群体综合实力有待提升,“异峰突起、群峰竞秀”的格局还未形成。我们对于农业学科的应用特色宣传力度不够,学校部分职能部门不是很了解农业学科的发展建设特点,沿用原有理工科发展建设规律和经验不适合农科发展建设规律。有的研究所设置不太科学、合理,导致研究所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学院科研设备建设还需加大力度配置,缺少管理大型试验仪器专门人才,科研配套管理服务跟不上。两个编辑部资金紧张,编辑人员略显不足,影响到进一步提升学术杂志的水平和质量。野外实验台站建设有待重视,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建设跨学科野外试验台站,为申报国家项目及野外试验台站奠定基础。此外,没有形成草业科学的产业化体系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原因分析:领导班子成员在学院科研宣传、组织引导还有待加强,为社会服务意识还有待提升。在科学研究上,我们在保持基础研究任务的同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少,科技创新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还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研究所对于科研工作的促进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科研项目申请需要加强引导,扩展渠道,提高命中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量有待提高;科研论文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在保持现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稳中有升的基础上,大力拓宽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数逐步达到均等。两个编辑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学院试验站分布广,地处偏僻,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难度大,缺少正常的维持经费。学院资料室的经费存在问题,期刊杂志不能如期订阅。与地方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思路举措:要引导全院教师围绕保持基础研究稳中有升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全面出击、提升应用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争取若干年后基础与应用的研究经费达1比1。要在申请到首席科学家“973”项目的大好形势下,善于利用一切资源和条件提升研究能力。要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激励下,继续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奖。要在加快科研水平提升、推动研究所结构调整、增强应用研究能力的全局思维下,争取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国家重大计划和专利、农业部“产业化体系建设”项目、两份杂志达到国际水平等。
(五)进一步明确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体系,着力解决学院在扶强保重和和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在七年的建设中,学院学科建设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并于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兰州大学畜牧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四。兰州大学是全国部属重点综合大学中首家设有草业科学专业的高校,并且是全国36个设有草业科学专业的高校中唯一把草业科学列入“211”和“985”工程建设的高校。现拥有“211”工程重点建设平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985”工程重点建设平台“草业工程技术创新平台”。拥有畜牧学一级学科点和草业科学、草业地理信息学、草地营养生物学、草坪生物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八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草业科学博士点。
存在的问题:草业科学在国内外产生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但学科综合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学科间发展不均衡,逐步由外延扩展变为内涵提升,把学科上层次,上水平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争取草业科学升为一级学科,争取二级学科点在全国排名逐渐提升。现有研究所存在对学科点发展的不利影响,科学论证研究所设置与学科点对应关系,使研究所的设立与学科点建设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发挥研究所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的功能,
原因分析:领导班子对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性、科学性有待完善。对于有的研究所和学科点的设置,统筹考虑不到位,也没有合理整合各研究所研究内容和特点,使研究所的设置不同程度制约了学科点很好的发展。学科点缺少学科带头人,影响学科点的快速发展。受“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经费限制,部分学科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思路举措:要在任继周院士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在兼顾国家和学校两级层面上,完善学科发展思路,加强科学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所要进一步强化职能,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学科点的人才引进、学生培养和实验室建设上去。要结合草业科学“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有利条件,争取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野外试验台站和国家工程中心,形成以草业科学为一级学科的新型特色农业学科发展模式。
(六)进一步明确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文化建设体系,着力解决学院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创建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至今,学院已经走过了28个年头,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全国草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建所之初,就请专业设计人员设计所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爱萍同志曾给学院提词“广袤草原绿如海,牛羊群群骏马来,匠心苦,新生态,神州处处多风采”,原学院党委书记乔晨生在原词的基础上谱曲,并命名为《绿海之歌》,被师生推荐为院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体谅、互相支持,重大决策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工会组织健全,为调动教职工建设学院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出了贡献。
存在的问题:学院大楼面积较小,设施简陋,不能体现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应有面貌。学院先进文化体系有待完善。学院研究所间交流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待重视,学术交流氛围和合作精神有待加强,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有待提高。
原因分析:作为新建学院,领导班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花了很大功夫,但在先进文化建设和氛围营造还没有提升到应有水平上。学院科研教学办公大楼建成于1986年,房间开间小,电线负荷超载,水暖管道老化,不适应教学科研需要。加之并入兰大后,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室使用人数急剧增长,“211”和“985”配置大型仪器没有达到摆放空间的要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学院文化(院标、院训、院风、学风、和谐文化、团队文化)和学科文化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院的发展。
举措思路:我院作为综合大学中唯一一所农学学院,有着建设农学特色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要使现有学院文化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如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的管理精神、学生野外实习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教职工坚忍不拔的科研教学精神。要尽最大努力的改善学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学院文化和学科文化水平,促进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七)进一步明确开放性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思想政治和党的建设体系,着力解决学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学院党委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学院现有243党员,教工党员47人,学生党员196人。学院设有12个党支部,其中教职工党支部根据工作职能分为6个,研究生党支部根据研究所设置分为4个,本科生党支部根据教学校区分为2个。支部设置科学合理,能够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学院的各方面工作。
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思想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支部组织生活还需进一步多样化。教职工和学生党员数量还需进一步扩大。草地资源与信息管理研究所研究生支部还需进一步划分。
原因分析:领导班子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适应新形势,面对新问题,与时俱进还有待加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文化知识高度信息化,师生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加之学生就业困难,专业思想不稳定,社会反面影响等对学生思想政治和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院党支部与研究所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待提升。支部的组织生活方式有待新的探索,教职工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管理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抓好组织生活。支部组织生活重在突出特色与效果,最终使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互相促进,使党建保障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反过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使党建水平的提高。
思路举措:要善于结合新形势的任务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知识分子的思维特征,采取以滴灌(分别谈心交流)为主、喷灌(研究所、支部会议)为辅,漫灌(教职工大会)为补充的思政工作方式要针对80后、90后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切实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党支部与研究所的统筹管理;要切实发挥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2009-6-10
Copyright (C) bet365亚洲版官网2009-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邮编:730020